转到主要内容
  • 申請訂閱首爾新聞 刊物
  • visiting seoul?
T T

市長演說

  • 吳世勳市長增加漢江植樹量至三倍以保護生態,共享「偉大漢江」

  • 市長演說 SMG 2,531

    為保護漢江豐富的自然資源,並營造人與自然共存的環境,首爾市提出恢復漢江自然生態的方向與內容等具體計畫,宣布將打造永續生態環境。

    這是3月9日吳世勳市長發表「偉大漢江計畫」後首先推動的第一個核心戰略「與自然共存的漢江」,旨在強化首爾的綠肺——漢江的潛在力。

    漢江的自然環境恢復已經在2007年「漢江復興計畫」當時展現出極為明顯的成效。透過生態公園的擴建、自然型護岸建造等復原大自然的努力,水獺、北方狹口蛙等瀕危野生動物陸續在漢江與漢江支流被發現,證明生態系統逐漸恢復健康。

    漢江的物種數量從2007年的1,608種,增加至2022年的2,062 種。漢江生態公園裡也發現一級瀕危野生動物∙天然紀念物第330號水獺、二級瀕危野生動物石虎和北方狹口蛙,以及天然紀念物紅隼(第323-8號)和鵰鴞(324-2號),首爾市保護野生動物物種五色啄木鳥、綠啄木鳥、白眉姬鶲也紛紛現蹤影。

    市府為成功推動「偉大漢江計畫」、讓首爾擁有全球五大城市競爭力,將與自然的同行視為優先要素,並制定復原漢江生態系之具體計畫加以推動。

    針對完工已久、生態特性已出現變化的漢江生態公園,除了將因地制宜進行重新整備,也將把漢江河畔的混凝土護岸全面更改為天然建材。此外,還預計在漢江各地種植大量樹木,並打造供市民使用的「自然型戲水區」等親綠空間。

    (1)生態保存與使用的協調共存,「漢江生態公園重新整備」

    首先,針對平均完工已達18年的漢江生態公園,基於「為保存而使用,為使用而保存」的原則進行重新整備。為此正在推動「漢江生態公園重新整備基本計畫」,預計在2025年完成整備。

    以1997年9月25日完工的第一座生態公園「汝夷島賽江生態公園」為起點,目前漢江有五座生態公園(汝夷島賽江、江西濕地、高德水邊、岩寺、蘭芝)扮演著都心生態公園的角色。

    漢江生態公園與一般市民利用的漢江公園不同,著重於生態系統自主變化與發展,以維持物種的多樣性。有些地區的生態會隨著時間逐漸趨向穩定,反之部分地區的生態系與市民使用區域香重疊,導致相互干擾,或因間歇性浸水而造成生態穩定性受損。

    為此,市府將透過專案針對各生態公園的環境進行綜合調查與分析後,將市民利用與生態系統保存納入整備考量範圍內,將生態公園打造成市民與自然健康共存的特化公園。

    針對生態系統趨穩定的地區,除了將設計不妨害生態的市民動線,還將把市民使用的區域與生態保存區域分開來,根除空間混用的干涉因素。針對間歇性浸水地區,將種植適合的植物以提升環境自生能力,根據不同地區的特性推動公園整備。此外,還會構建定期生態監控系統,與市民一起打造健康的生態公園。

    市府預計截至2023年10月制定「漢江生態公園重新整備基本計畫」,並在2025年完成重新整備作業,提升漢江生態公園生態健全性,將公園升級成良性循環空間,促進市民與大自然的正能量互動。

    (2)將混凝土護岸替換為土地與鵝卵石地,「打造自然型護岸」

    第二,為了避免江水流入導致腐蝕,將在2025年前完成「自然型護岸建造計畫」,將混凝土等人工建材替換成泥土、鵝卵石、大石頭等天然素材。

    自然型護岸計畫並不單純只是為了改變護岸型態,目的是在於復原生物的棲息地。

    除了在河畔緩衝地帶使用泥土和石頭構築生物棲息空間外,也將安裝木桿讓鳥類有地方休息。江邊傾斜地帶將鋪上荻草、狼尾草等親水植物做成的草皮,形成天然生態系統機能。

    得益於此,生態系統將得以恢復,棲息於漢江的物種將增加,生態多樣性也將得以提升,河畔景觀會變得更加豐富,造就河、人、自然共存的地帶。

    漢江邊南側與北側相加共達82公里。其中除去有碼頭或橋樑處等無法轉換為自然型護岸的57.1公里,將推動全部轉換為自然型護岸,並已在2022年完成46.9公里(約82%)的自然型護案之轉換。

    截至2023年12月,將復原望遠漢江公園的「弘濟川合流處-城山大橋、西江大橋-麻浦大橋2.0公里區間(約86%),2024年江西漢江公園的「西南水再生中心~加陽大橋」2.0公里區間將完成修復,其餘6.2公里將在2025年完成自然型護岸的復原。

    (3)在漢江公園種植371萬棵樹,「打造漢江林」

    第三,種植樹木以打造舒適健康的漢江林。漢江林是為了改善城市環境而推動的計畫,透過在漢江護岸和河堤打造森林,恢復大自然,減少懸浮微粒並應對氣候危機。

    將建造增加水中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林」、提供市民避暑陰涼處的「使用林」,以及隔絕道路附近噪音與灰塵的「緩衝林」。

    市府以恢復和創造為中心推動漢江復興計畫(2007),當時完成大量樹木的種植,讓計畫實施前(2005年)僅約85萬棵的漢江公園樹木數量,在計畫實施後(2011年)增加了約142%,達到206萬棵樹。

    在此過程中也同時意識到,透過漢江復興計畫恢復漢江大自然,樹木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2015年起至2025年止(為期11年),預計在漢江公園種植151萬棵樹,每年不斷擴大漢江林的規模。

    截至2022年共種植130萬棵樹,2023年漢江公園共有大約350萬棵樹,與2005年相比大約增加311%。

    為了讓漢江復原後的生態更加穩定,市府預計根據「偉大漢江計畫」,截至2025年再多種植約21萬棵樹木,打造共有371萬棵樹木的茂密漢江公園。

    透過以上努力,為棲息於漢江的動植物提供棲身之處,也提供市民舒適的休憩環境,減少空氣懸浮微粒和溫室氣體,為解決城市公害助一臂之力。

    (4)歡迎全家來到親綠空間郊遊!打造「自然型戲水區」

    第四,漢江的老舊游泳池也將轉變為採用現代技術與設計的自然型戲水區。2024年將在蠶室搶先對外開放,並逐步擴大至廣渡口、蠶院、望遠游泳池。

    自然型戲水區指的是一年四季利用森林遊樂區和生態戲水區等設施,打造親綠遊樂空間,以恢復漢江的自然生態。

    建於1990年,已有30年歷史的蠶室漢江公園游泳池將成為第一個自然型戲水區,預計於2023年11月竣工。

    施工重點在於跳脫游泳池使用混凝土和人行道磚的刻板外觀,著重於使用非人工的天然材料,打造一年四季對外開放的空間。

    不僅能一邊欣賞漢江美景,一邊漫步於大自然,還能玩水並舉辦跳蚤市場、瑜珈等各式各樣的精彩活動,一年365天都對外開放,成為適合闔家出遊的好地方。

首爾日常 跟著網漫看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