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到主要内容
  • 申請訂閱首爾新聞 刊物
  • visiting seoul?
T T

漢陽都城

漢陽都城

首爾漢陽都城

首爾漢陽都城[史蹟]

漢陽都城的建造目的在於標示出朝鮮王朝都城,也就是漢城府的邊界,在凸顯權威性的同時,防禦外敵入侵。太祖五年(1396年),沿著白岳(北嶽山)、駱駝(駱山)、木覓(南山)和仁王內四山山脊修築城牆後,又進行多次改建。漢陽都城平均高度為5~8公尺,全長約18.6公里,是目前全世界現存城牆中,維持城牆功能期間最久(1396年~1910年,共計514年)的一座。

漢陽都城有四大門和四小門。四大門分別是興仁之門、敦義門、崇禮門和肅靖門,四小門分別是惠化門、昭義門、光化門和彰義門。其中,敦義門和昭義門已不復存在。另外,興仁之門周圍還有用來連接城外水路的五間水門和二間水門。

歷史之承載

漢陽都城承載著整個韓國的歷史

漢陽都城承載著整個韓國的歷史。採用韓民族自三國時代後逐漸成熟的建築工法與城郭結構,真實反映了朝鮮時代城牆築造技術的變遷與發展過程。不僅保留了最初建造時的樣貌,還保存後來修繕與改建的痕跡,光是參觀城牆就能瞭解歷史變革,是非常特別的文化遺產。

漢陽都城首次竣工大約是在620年前。先是在太祖五年(1396年)陰曆1月9日至2月28日,為期49天。其後在8月6日至9月24日,為期49天。前後共動用全國19萬7千4百多名工匠,一共耗時98天。全長5萬9500尺,每600尺為一個區間,共有97個區間,各區間按照千字文的順序命名後分配給各郡縣。太祖時期初建時,採用在平地築土牆、在山地築石牆的方式建造而成。世宗時期改建時,則將土牆改建為石牆。經歷漫長的時間後,部分城牆坍塌,肅宗時期曾進行大規模修繕與改建,之後也歷經多次整修。建造城牆時,工匠們在石塊上留下了施工相關記錄。太祖、世宗時期記錄的是區間名稱、負責郡縣名稱等,肅宗以後記錄的則是監管官姓名、負責工匠姓名、日期等,以明確施工責任。

然而,在近代化過程中,漢陽都城失去了相當一部分的原貌。1899年,連接城牆內外的電車開通,城門自此失去了主要功能。1907年日本王世子訪韓前夕,為拓寬道路,崇禮門左右兩邊的城牆遭到拆除。1908年,建於平地的城牆大部分被拆除,城門也同樣慘遭破壞。昭義門於1914年被拆除,敦義門於1915年被當作建築材料出售。光熙門門樓於1915年倒塌。惠化門門樓於1928年被拆除,城門和部分城牆則於1938年被拆除。1925年,日治時期的日本在南山修建朝鮮神宮、在興仁之門旁修建京城運動場時,也拆除了周圍的城牆,並將拆下來的石塊用作石材。一般市民也紛紛在城牆邊建造房屋,導致城牆遭到破壞。解放後,城牆在修建道路、住宅、公共建築、學校等設施時不斷遭到破壞。

漢陽都城的重建始於1968年一二一事件後,最先重建的區間是肅靖門周邊,1974年起重建所有區間。但要將已遭破壞的文化遺產恢復完整原貌並不容易。由於將重點放在連接斷開的區間上,反而出現多次破壞周邊地形和原有石材的情況。為了全部保護漢陽都城的歷史價值,使其繼續傳承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首爾市於2012年9月新設漢陽都城都監,2013年10月又制定了符合國際標準的《漢陽都城保護、管理與運用計畫》。

目前,漢陽都城有70%的區間(截至2020年全長13.7公里)保留下來或已完成重建。肅靖門、光熙門、惠化門雖然得以重建,但由於種種原因,重建後的光熙門和惠化門都偏離了原址。若想完全恢復原貌,就必須集思廣益,並努力發掘築牆技術等無形資產。

刻有「崗字六百尺」字樣的石塊
[刻有「崗字六百尺」字樣的石塊]
人們曾在南山自由中心的基台部分發現刻有「崗字六百尺」字樣的石塊。這表示該石塊是漢陽都城97個區間中長600尺的「崗」字區間的起點。遺憾的是,這塊石塊原始所在位置已無從知曉。因為當初在修建自由中心時,用於基台的石塊全部都是從城牆上拆下來的。
南山會賢山麓漢陽都城挖掘現場
[南山會賢山麓漢陽都城挖掘現場]
南山西北山麓曾建有城牆,日治時期在修建朝鮮神宮時將其拆毀。2013年,經挖掘,埋在地下的部分城牆(91公尺)終於重見天日。可以從中看到太祖初建時期的石塊和世宗、肅宗以後修繕時的石塊層層堆砌在一起,見證了漢陽都城的600年歷史。

生活之承載

在600多年間的時間裡,漢陽都城不僅是守護首爾的外籬,對城內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600多年間的時間裡,漢陽都城不僅是守護首爾的外籬,對城內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普信閣鐘樓上的大鐘會每天被敲響,告知開城門和關城門的時間,分別在凌晨和夜晚敲33次和28次。凌晨敲鐘稱為「罷漏」,夜晚敲鐘稱為「人定」,民宅的大門也會跟隨鐘聲打開或關閉。可以說,城門的開關時間決定了城內居民的生活節奏。

漢陽都城既是首爾與地方的分界線,也是生與死的分界線。不管是君王還是百姓,只要死去,就必須埋葬在城外。因此對於首爾的居民來說,漢陽都城就如同生活的證明。

而對於從遠方奔赴京城的人來說,漢陽都城也是歡迎的象徵。對於走了幾天幾夜的路的人們而言,只要看到遠處的漢陽都城,就會欣慰地告訴自己說「終於到漢陽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因參加科舉考試而進京的儒生,為了能進京生活而苦讀多年,因此漢陽都城對他們來說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因此,許多進京趕考的儒生會繞漢陽都城走一圈,祈求自己能順利及第。這一做法逐漸流傳到了城內,從而產生了「巡城遊戲」。根據正祖時期學者柳得恭在《京都雜誌》中所註,所謂的巡城遊戲,就是一種繞城一圈並欣賞城內外美景的遊戲。其子柳本藝(1777~1842年)也在《漢京識略》中寫道:「一到春夏,漢陽人就會結伴繞城一周,欣賞城內外景色。」

漢陽都城原先的作用是分隔首爾和外地,但同時卻也將兩者結合在一起。漢陽都城內禁止採石,因此築牆所需的石材要全部從城外搬運進來。雖然城牆建在白岳、駱山、南山(木覓山)、仁王山的山脊之上,但用於建造城牆的石塊都是從北漢山、峨嵯山等地運來的。就這樣,漢陽都城將內四山和外四山連為一體,也將城內和近郊十里範圍的地區連接在一起。

都城防衛體系以漢陽都城為中心建成。然而,作為防禦設施,漢陽都城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無論是外敵入侵(壬辰倭亂、丙子胡亂等),還是內亂,從未發生過保衛都城的戰鬥。君王等統治階級一次次棄城而逃,只留下毫無戰鬥力的百姓,讓他們飽受蹂躪。百姓們還曾因此抱怨:「花那麼大的力氣建造城牆又有什麼用?」。英祖二十七年(1751年)9月11日,英祖發佈守城宣言,表示:「守護都城是為了百姓。一旦發生叛亂,我會率先登上城頭,與百姓一起作戰。」表明誓死守城的決心。同時,他還為居民指定負責區域,命令他們在發生緊急情況時拿起武器守護自己負責的區域,以居民為主體的都城防衛體系由此形成。
惠化門
[惠化門]
在漢陽都城外眺望惠化門。惠化門是從漢城通往議政府和抱川的要道。
駱山區間
[駱山區間]
目前,首爾的行政範圍已經超出內四山,擴展到了外四山。600年前,漢陽都城是漢城府的外圍邊界,如今已成為位於首爾市中心內的文化遺產。

放眼未來

漢陽都城繼承並發展了高麗時期同時在山地和平地上築造的築牆體系與工法。它與圍繞宮殿的宮城、保護都城的北漢山城、南漢山城遙相呼應。

漢陽都城在最初建成後也曾經歷多次修繕與改建。城牆完整保留了歷次修繕的痕跡。透過刻在城牆石塊上的文字和各時期相異的石塊形狀,可以瞭解築造時期和築造技術的發展過程。從這點來看,漢陽都城本身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館(On-Site Museum)。

太祖時期的城牆築造(1396)
太祖時期的城牆築造(1396)
1396年1月和8月,分兩次完成了城牆的築造。採用在山地築石牆、在平地築土牆的方式。使用的是經過簡單加工的天然石塊。
世宗時期的城牆築造(1422)
世宗時期的城牆築造(1422)
The wall reconstruction project in January of 1422(lunar calender) replaced the rammed earth sections with natural stones chiseled into kernel shape.
肅宗時期的城牆築造(1704~)
肅宗時期的城牆築造(1704~)
對坍塌區間進行了多次重建。使用的石塊在規格上統一為長寬約40~45公分的四方形。用這種方式讓城牆變得更加堅固。
純祖時期的城牆築造(1800~)
純祖時期的城牆築造(1800~)
這一時期使用長寬約60公分、磨得整整齊齊的正方形石塊。刻有文字的石塊是在女牆部分發現的(目前正在進行研究)。

漢陽都城是一座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獨特人造建築物。它在不破壞大自然曲線的條件下依地形建造而成,延續了韓民族自古以來對於「尊重自然」的傳統。

在這種理念之下建造而成的城牆,在歲月流逝之中逐漸融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成為文學和藝術的創作素材。

在全世界現存的城牆當中,漢陽都城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在人口達千萬的大城市裡仍然留存有如此規模的舊城郭,在全世界也是相當少見的。儘管有些區間遭到破壞,但經過整修,已有70%接近原貌。

漢陽都城的遺產價值

遺產概要

  • 遺產名稱:首爾漢陽都城(Seoul City Wall)
  • 地點:韓國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樓上洞山1-3等處(鐘路區、城北區、中區、龍山區、西大門區)
  • 分類:文化遺產(史蹟第10號)
  • 坐標:N37 59 31.45 / E126 97 31.24

1) 漢陽都城的傑出普世價值(OUV,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在五百多年的時間裡,首爾(漢陽)一直都是朝鮮王朝的都城,漢陽都城起到保護城內宮殿、官廳、宗廟、社稷和百姓的作用,是國家的中心和都城的象徵。韓國擁有獨特的都城制度,是結合古代高句麗平壤城和高麗開城的平地城和山城而成的,而漢陽都城完整地繼承了這一傳統,是一座體現東亞儒教秩序和象徵體系的規劃性都城。漢陽都城於1396年動用全國數十萬人力建造而成,經世宗、肅宗年間改建後留存至今,築造過程被記錄在《朝鮮王朝實錄》《承政院日記》等歷史文獻中,城牆上留下了各時期築造技術發展變化的痕跡。漢陽都城由內四山山脊和平地組成,反映了風水地理思想,建造過程中注重與地形相協調,是城內居民的休憩場所,也是文學、繪畫、民俗作品的創作背景。今天,漢陽都城變成了千萬人口之都「首爾」的歷史遺跡,形成自然中的城市景觀與城市中的歷史景觀相互交融的和諧景象,見證了600多年的歷史。基於上述特性,首爾漢陽都城的傑出普遍價值可以總結如下。

環繞市中心的城市規模城郭遺產
韓國具有獨創的都城形式,在高麗開京都城及高句麗平壤城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完善。而首爾漢陽都城就是延續了這種特點和形式。城郭將平地城和山城結構相結合,城內採用了包括宮殿、宗廟、社稷和行政設施、市場、居民區在內的韓國都城體系和建造方式。
擁有600年歷史積澱的遺產
首爾漢陽都城的門樓和城郭被完整地留存了下來,可以從中了解朝鮮時代建造時的都城形式之傳統與文明。漢陽都城全長18.627公里,是世界現存首都城郭遺產中規模最大的。目前有12.854公里的區間完全保留了原貌或經修繕恢復了原貌,其餘部分區間僅留存有地下遺跡。漢陽是東亞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王朝——朝鮮王朝的首都,一直具有都城的形態和功能,還保留有關於各個時期建造形態和修繕技術的歷史資料和記錄,以及實物和遺跡。
與大地融為一體的文化遺產
首爾漢陽都城的選址是在風水基礎上考慮韓半島的地形體系而定,沿著內四山山脊建起城郭。城郭用石塊壘砌而成,城郭內側建造建有板築層等,體現出與地形一體化的築造技術。城廓根據自然地形建造,突顯內四山的起伏,並擁有可同時欣賞城內外景觀的卓越視野。
由眾多工匠以精湛技術集體建造而成的遺產
漢陽都城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百姓建造的,每個區間都刻有參與建造的工匠的真實姓名。為了保護首爾漢陽都城,內四山的地形也被完好保留了下來。為了留存城內的河流,內四山的樹種也得到了妥善的管理。在朝鮮王朝存續的500年時間里,人們留下了大量以漢陽都城的門樓、城郭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和描繪都城風景的繪畫作品。漢陽都城與漢陽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首爾居民的生活空間之一,是他們進行信仰、禮儀、文藝、遊戲活動的地方。

2)真實性(authenticity)

在朝鮮王朝存續的五百多年時間裡,透過修築和修繕來完成對漢陽都城的維護。在該過程中,各時期的原料和築造技術體現於城郭的形態和設計之中,從中能窺探五百年的歷史積澱。同時,還維持與地形一體化的建築物,證實與內四山緊密相關的城郭遺產的真實性。

2008年,首爾漢陽都城的代表性建築——崇禮門因蓄意縱火而有部分區域被燒毀,後來根據此前的實測記錄採用傳統技術進行了修復。可透過崇禮門與興仁之門確認城門建築的原貌和真實性。

首爾漢陽都城已被指定為文化遺產,與內四山地勢一起得到了完好留存,城郭的選址及形制、城郭築造技術、城郭設施等均保存良好。漢陽都城位於現代首爾的市中心,作為都城邊界的歷史價值和場所意義均保存完好。

3)完整性(integrity)

首爾漢陽都城採用韓國獨創的都城形式建造而成,從規模來看,也是韓國最大的城郭,約有70%的區間是以原貌或遺跡形態進行保護和管理的。除城牆之外,還可看到城門、暗門、水門、烽火台等構成首爾漢陽都城的城郭設施。同時,城內構成都城的宮殿、宗廟、社稷壇等主要建築均保存完善。

如今,漢陽都城被指定為國寶、寶物和史蹟,被當作國家文化遺產進行管理。同時致力於在全面深入的考證基礎上,對城郭的殘存及破壞區間進行修復。首爾市制定《漢陽都城保護、管理與運用計畫》,以符合世界遺產管理方針的標準對漢陽都城進行保護。

漢陽都城巡城路

首爾漢陽都城[史蹟]

漢陽都城的建造目的在於標示出朝鮮王朝都城,也就是漢城府的邊界,在凸顯權威性的同時,防禦外敵入侵。太祖五年(1396年),沿著白岳(北嶽山)、駱駝(駱山)、木覓(南山)和仁王內四山山脊修築城牆後,又進行多次改建。漢陽都城平均高度為5~8公尺,全長約18.6公里,是目前全世界現存城牆中,維持城牆功能期間最久(1396年~1910年,共計514年)的一座。

漢陽都城有四大門和四小門。四大門從北邊起順時針方向依序是肅靖門、興仁之門、崇禮門、敦義門,四小門從西北邊起順時針方向依序是彰義門、惠化門、光化門、昭義門。其中,敦義門和昭義門已不復存在。另外,興仁之門南邊還有用來連接城外水路的五間水門和二間水門。

除了可以沿著巡城路在一天之內走完漢陽都城,也非常推薦分成六區走完內四山為中心的白岳、駱山、南山(木覓山)、仁王山區間、都城已不復存在的興仁之門、崇禮門區間。

map
白岳區間查看詳情
始於彰義門,行經肅靖門、馬石資訊中心、臥龍公園,最後抵達惠化門 (難易度:高)
興仁之門區間查看詳情
始於興仁之門,行經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光熙門,最後抵達獎忠體育館 (難易度:低)
崇禮門區間查看詳情
始於白凡廣場,行經崇禮門、昭義門遺址、貞洞,最後抵達敦義門遺址 (難易度:低)
駱山區間查看詳情
始於惠化門,行經駱山公園、 漢陽都城博物館、東大門城郭公園,最後抵達興仁之門 (難易度:低)
南山(木覓山)區間查看詳情
始於獎忠體育館,行經獎忠體育館後方道路、木階路、N首爾塔,最後抵達白凡廣場 (難易度:中)
仁王山區間查看詳情
始於敦義門遺址,行經月岩近鄰公園、 仁王山巡城路,最後抵達彰義門 (難易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