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到主要内容
  • 申請訂閱首爾新聞 刊物
  • visiting seoul?
T T

미분류

  • 공원

  • 미분류 SMG 42,294

    公園


            怎能忘記, 從地下單獨牢房里傳出來的尖叫聲

            日帝為了關押參加獨立運動的女性,1916新建了女囚監獄。在地下設置了地下牢房,專門關押那些重要的愛國志士,對他們進行殘酷的訊問與拷問。 1934年,由於牢房的改造,掩埋了地下監獄。 1992年建成獨立公園的時候,由於學界和學生運動,發掘並複原了地下監獄。復原的地下監獄面積為190m2,有4個四面有不到一米的單獨牢房。

            值得一提的是,將地下監獄命名為"柳寬順洞"。因為她是在這裡遭受了殘酷的拷問而殉國的。 1919年3月1日由於獨立萬歲運動的爆發,犁花學堂一下達"修校令",柳寬順就回到了故鄉,於4月1日在天安並川Au-nae 市場主導了獨立萬歲運動。逮捕後,被判了三年刑,關押在公州監獄。於1919年8月1日被轉押到西大門監獄。在京城複審法院被以褻瀆法庭罪加刑到7年。柳寬順烈士每天早晚都在監獄里高喊獨立萬歲,每當那時,她都要受到日帝的折磨。懷著堅貞不屈的獨立意志,在三一運動一周年1920年3月1日,同李信愛等獄中愛國志士們發動了大規模的獄中示威。後來,日帝將她送到地下單獨牢房進行隔離監禁,進行更殘酷的拷問。由於非人道的折磨和營養失調,於1920年10月12日在獄中壯烈殉國。

            牢獄
            即使能毀掉所有的東西,卻毀不掉他們的民族獨立精神
    1987年首爾拘置所搬到京畿道儀旺市的時候,共有牢房15棟。考慮到歷史保存價值,只按原型保存了9、10、11、12、13號牢房、中廳和麻風病患隔離房等7棟牢房。其中,3棟牢房(10、11、12號牢房)和死刑場於1988年2月20日被指定為第324號史蹟。隨著抗日民族獨立運動的深入展開,日帝統監部認為今後反抗他們的愛國志士會增多,1907年依靠日本的典獄(現在的教導所長)的設計,在度支部建築所新建了監獄。監獄為木造的T字形建築,以致於在中央能夠監視監獄的四方。這裡不見天日,黑暗陰森。牢房的中間是通道,牢房與牢房相對。 10、11、12號牢房建於1915年,13號牢房、保安科樓和死刑場建於1923年,9號牢房建於1929年。 13號牢房作為工作室,在這裡,日帝強迫愛國志士為刑務所、軍隊和官公署生產官用物資。日帝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日帝生產軍需用品,被作為最優先考慮的事來強制執行。

            死刑場和屍軀門- 生命如同露水一般漸漸消失,精神卻永遠存在
            這座建築是1923年建造的木製建築。全國的愛國志士被宣判死刑後,先被轉移到西大門刑務所監禁,然後在這裡執行死刑。許多愛國志士反抗日帝的侵略和野蠻行徑,被關進西大門刑務所,最後懷恨慘遭殺害。這個瀰漫著愛國志士靈魂的充滿仇恨的地方,被指定為第324號史蹟。死刑場的周圍是5米高的紅色石牆,面積為50m2。內部有一個可開閉的地板,上面放著死刑犯(愛國志士)坐的椅子,一根粗繩子掉下來。至今,仍保留著當時執行死刑的時候,陪同人坐的長椅子。這裡有一段傳聞,死刑場入口的三岔路上,有一株很高的白楊,孤零零的生長著,往死刑場去的死刑犯抓住它痛哭。由於這株白楊聚集著死刑犯們的仇恨,生長發育不好。為了把執行死刑後的屍體搬到外面的共用墳地去掩埋,日帝在死刑場的旁邊挖掘了秘密通道。日帝為了掩蓋他們的蠻行,後來把它關閉了。 1992年西大門獨立公園建成的時候,復原了離入口處到40m遠的地方。

            追思碑
            繼承遺志,前赴後繼 很多先烈為了韓國的獨立,抵抗日帝的侵略,被關進監獄,以身殉國。為了歌頌他們的精神,修建了追思碑,上面雕刻了在西大門刑務所,由於日帝的殘酷拷問而慘死獄中的先烈和執行死刑而殉國的先烈的名字。由於日帝的殘酷拷問和野蠻行徑,許多愛國志士在西大門刑務所壯烈犧牲。二戰結束後,日帝撤退的時候,他們為了掩蓋他們的蠻行,把大部分能夠作為證據的受刑記錄資料燒毀了。現在,只記載了按部分資料被考證的殉國先烈,如今在進行發掘工作,打算添加記載。

            牆壁和望樓
            牆壁太矮,無法阻止韓民族的獨立意志 為了阻止入獄者越獄,監視他們的行動,設置了牆壁和望樓。現在按原形保存了它們的一部分。 1907年設置牆壁的時候,在木柱上貼了白鐵。現在的紅牆是1923年設置的。牆壁規模高為4.5m,長為1,161m。現在只剩下前面的79m和後面的208m。望樓高10米,上面設置了8面監視窗。現在保留了6個望樓中的兩個。正門的望樓是1923年設置的,後門的望樓是1930年設置的。

            殉國先烈追念塔
            為了追念那些為國家獨立而抵抗日帝的侵略,以身殉國的愛國志士,建立了這個追念塔。在追念塔中央,具有陰陽太極旗的石像高達22.3米。太極旗象徵著在全國14個道湧現出的民族高漲的獨立意志。追念塔左右長40m,形像地刻著獨立鬥爭的歷史活動浮雕。在下面雕刻了殉國先烈追念塔碑文。碑文記錄了從日帝的侵略,到韓國回復國家主權,革命先烈們懷著自主獨立的意志,不斷進行抗日鬥爭的過程,歌頌了殉國先烈們的崇高精神。為了追慕他們的冤魂,建造了這個場所。

            三一獨立宣言紀念塔
            1963年8月15日,在興建國民運動本部的主管下,用韓國民眾的幕款,在三一獨立萬歲運動的現場-塔谷公園建成三一獨立宣言紀念館。 但是,1979年因塔谷公園整頓而被拆除。放置了12年,在社會各界高漲的複原要求下,這個曾是抗日獨立運動的基地,搬到了西大門獨立公園。最後三一獨立宣言紀念館再次建成。塔身後面刻著三一獨立宣言的全文。另外,領導獨立萬歲運動的33位民族代表的名字,也被雕刻在木板上。

            迎恩門柱礎
            1407年(太宗7年)在西大門的外面修建了慕華樓,把它作為迎接明朝使臣的地方。 1430年(世宗12年)改名為慕華館,並在它的前面修建了紅箭門。 1536年(中宗31年),根據金安路的意見,紅箭門改稱延照門,並蓋上青瓦。 1539年(中宗34年)明朝使臣薛延寵把延照門改稱迎恩門,在以後360年裡,它都作為事大主義的象徵,並在1895年2月(高宗32年)金弘集內閣時期被毀壞,只留下兩根石柱。石柱是由長方形的4角花崗石組成,每一角被削後,使得石柱象8角形。 1961年1月21日被指定為第33號史蹟。 1934年,迎恩門柱從原來的位置向南移到獨立門的前面。 1979年由於修建城山大路,同獨立門一起被搬遷到現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