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門
1895年2月(高宗32年),以從美國回來的徐載弼博士組織的獨立協會為中心,毀壞了象徵事大主義的迎恩門。為了向國內外宣布韓國是與中國、日本、俄羅斯及此外的西歐列強一樣的自主獨立國家,決定在此興建獨立門。自1896年起,展開了全民愛國募款運動,並初次用了人民為國家捐的捐款來開始修建獨立門。獨立門作為韓國第一座西洋式建築物,是以法國的凱旋門為模型而修建的。它有14.28m高,其長為11.48m,用了大約1,850塊白色花崗岩(45cm*30cm)建成的。
中間採用的是拱形的紅霓門樣式,並把象徵大韓帝國。大韓帝國皇室的李花紋理刻在防牌摸樣的紋樣板上。內部左側是通往頂部的石梯。另外,在門的上部雕刻了用韓語寫的獨立門三個字,反面刻上用漢子寫的獨立門三個字。 設計基於徐載弼的想法,在德國公使館的技術人員史維斯的幫助下,完成了詳細設計圖。工事監督由朝鮮人沈宜碩承擔,僱用中國勞務者來施工。自1896年11月21日開始建工,1年後於1897年11月20日完工。總修建費為當時的3,825元韓幣。 獨立門於1963年1月21日被指定為史蹟第32號。原來的獨立門,位於現在的東南側70m處,曾是十字路口的中心。興建城山大路的時候,於1979年12月31日搬到現在的位置並恢復了原樣。並在原來的位置埋下了一塊刻著"獨立門址"的標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