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鬱鬱蔥蔥的樹林
不以樹木的個別景觀作為對象,而是以群集空間的形式進行栽種。
盡可能不使用矮小且需要細心管理的景觀樹、庭園樹,栽植包括造林樹在內的高大樹種來營造鬱鬱蔥蔥的樹林。
為確保樹木生長能夠容易成長的土壤條件,通過積極開展土壤改良,夯實植樹基礎。
營造柔和的感性景觀(Soft Landscape)
盡可能不使用近年來盛行的造形物、設施物、寬大混凝土面為主的堅硬形態的造景(hard landscape),營造能夠在蔥鬱的綠蔭中感受到樹木與花草隨季節出現變化的美麗的公園
改變過度的修飾或賦予紀念性、象徵性意義等意圖明顯的營造理念,營造自然且具品味的公園
提供便於使用的場所,營造能夠因觸感和自然氣息等小小發現而感到快樂的感性公園
演繹多彩的水景
為了突出樹林的景觀性,通過促進樹林生長來營造生態性的健康樹林,積極修築貫通樹林的水路和池塘
營造瀑布、石子水路、生態草地水路、生態池塘、生態觀察濕地、景觀池塘、戲水場、鏡面池塘、噴泉等各種水景設施
水源取自附近地鐵盆唐線排出的大量地下水(1天4500噸),採取持續放流的方式供應
生態概念的雨水排水體系
雨水無需通過地下管道排出,將整體營造成河溝形態的水渠,能夠使人們看到雨水流淌
水渠使用草坪側溝、石材側溝等自然形式,床底部分鋪上石子,可以使雨水在流淌過程中充分滲透到土壤深層
雨水排水通道與附近橫貫樹林的水路和池塘相連,與此同時,為防止在前期降雨中被污染的雨水流入池塘,構築了經石子沉澱池放流的體系
為了匯集部分雨水作為灌溉用水,修建了地下雨水貯留槽
引入豐富的藝術性要素
將都市林的概念理解成為自然與文化的共同體,因而積極引入藝術活動空間及造型設施,使人們能夠在其中參與各種文化藝術體驗
營造能夠吸引學生或愛好團體以及藝術團體舉辦師生大會或戶外展覽會的戶外美術館-開放式的工作坊
引進保留和紀念用地具有歷史意義的造型設施(賽馬群像、利用水槽的照明鐘塔、與纛旗相關的旗幟慶典等)
在公園各處營造與樹林主題和形態相符的體驗造型物
推進在聖水大橋橋礅上雕刻壁畫等地區居民參與舉辦的藝術活動
實踐性地引進環境友好因素
為了符合與大自然共同呼吸的生命之林營造方針,採取環境友好型營造技法
鋪地用材盡可能使用透水性良好的天然材質
盡可能不讓雨水通過埋設管道排出,而是通過河溝形態的浸透型水渠排出
對公園內修建的所有建築實施屋頂綠化
採用自然能源利用方案,引進利用地熱和太陽能對部分建築進行冷熱調節的溫控系統和生態林地區太陽能照明(Solar System Light)系統
以各種形態營造為林中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場所的生態池塘、草叢等
確保與中浪川和漢江相連的野生動物移動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