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到主要内容
  • 申請訂閱首爾新聞 刊物
  • visiting seoul?
T T

都市再生

  • 都市的再生(昌信、崇仁地區的再生事業)

  • 都市再生 SMG 1,676

    過去的事物在不斷被翻新和消失的現在,最近湧現出傳承過去的主張。

    在處處彰顯著生活的悲歡和汗水的鍾路區昌信洞正在發揮著保留舊物的美德。昌信洞曾是縫紉工廠的聖地,也是服裝產業的要塞,是融入著祖先們的生活的地方。隨著歲月的流逝,昌信洞給我們講述著豐富多彩的故事。

    昌信洞的歷史/文化背景

    昌信洞從高麗時代開始就是庶民們生活的基地。在朝鮮時代,取村落的名字仁昌坊和崇信坊的字,取名為“昌信”、“崇仁”。

    在日本強佔時期,周邊的東大門一帶的廣藏市場發展成了大規模的布料市場。在解放和韓國戰爭之後,來自各個地方的移居民和難民形成了板房村,成了他們的安樂窩。

    昌信洞的現在

    韓國戰爭之後,昌信洞幾乎全是難民,他們為了維持生計而到服裝廠幹活。因此,有一段時間這裡的大大小小的縫紉廠達3千多家。曾經在清溪川一帶的平和市場非常密集的縫紉廠從1970年代大舉搬到昌信洞以後,這裡成為了縫紉工廠的搖籃,也成了東大門時裝產業的堅實後盾。至今為止,昌信洞仍然有很多人都在通過縫紉工作來維持生計。

    與服裝產業合作,擁有生產-流通-銷售網路的東大門,可以說是多虧了縫紉產業的搖籃——昌信洞。且已經形成東大門的商人完成策劃及設計後就在昌信洞工廠進行生產的系統,有著專業技術的縫紉專家在一天內就能做出一套衣服。

    載著布料的摩托車今天也奔跑在彎彎曲曲的老巷子裡。昌信洞的縫紉人員都有著20~30年的經驗。大部分人從17歲開始縫紉,如今即將迎來花甲(60歲)。他們在昌信洞做縫紉工作來度過了人生的黃金時代,但是每天展現出“昌信洞製造(Made in Changsin-dong)”的衣服而引以為傲。

    昌信洞的巷子裡有很多摩托車,這是因為摩托車是穿梭在狹窄的巷子裡,來往縫紉廠之間運輸材料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巷子特別多的昌信洞不斷地來來回回搬布料的摩托車聲音和不間斷的縫紉機聲音,最近也越來越少了。

    因眾多的見習生而熱鬧的昌信洞巷子中,年輕人越來越少了,縫紉業也正在走著下坡。

    昌信洞的拯救和都市再生

    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主要產業漸漸沒落。為了讓昌信洞發展成為緊跟新時代的特化地區,開始了都市再生事業。首爾市將昌信洞選為都市均衡發展第三屆候選地。

    保留著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自然環境的昌信洞。被首爾城牆圍繞,並靠近駱山公園的安養庵和青龍寺、廣藏市場和新進市場等都在注入著文化、歷史活力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昌信洞。

    尤其是坐落在上坡路上的建築以及建築之間的小巷都保持著以前的舊貌,成為極受歡迎的電視劇或電影的拍攝場地。電影《建築學概論》和電視劇《秘密花園》等中出現的昌信洞乘著韓流的風吸引了眾多遊客。

    以電視劇《秘密花園》、電影《建築學概論》的拍攝場地而聞名

    過去一直認為拆除老舊的建築,重新建造並裝修才是活化地方經濟的最佳之路。尤其認為,這才是解決青年就業難題的方法。但我們要認識到我們所推倒的一個個建築物是現在和未來的文化也是歷史珍貴的資產。並不是一味地保持現在的面貌,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行維護維修,這才是都市再生應該尋求的未來的生活方式。

    今天,居民們和政府機構的專家們聚在一起,為了昌信崇仁的都市再生而分享意見。如果說政府機構過去的作用是管理和監督,那麼在現在政府機構要做的就是成為支援的主體。政府機構要積極地指導和支持,全體要一起努力造就都市再生。

    為了都市的再生,以居民為主各地區形成各種溝通和交流。

    並不是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而是成為能夠繼續生活,創造收入並平均分配的都市,這就是都市再生所追求的“和諧共存的生活”。居民們自主的社區,通過與政府機構合作、進行交流才能讓都市在文化上和經濟上更加豐富。

    維持原來的生活基地、給社區注入活力、培養可持續的再生力量,這才是都市再生的方向。都市再生從計畫到實施的所有過程,都將與市民們一起推進。在昌信崇仁,正在實現著尊重地方特色的地區定制型再生。

    東大門時尚的中心,期待縫紉行業經濟復甦成長

首爾景點一目了然魅力首爾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