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到主要内容
  • 申請訂閱首爾新聞 刊物
  • visiting seoul?
T T

首爾博覽會

2017年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

Click to See Detaols

go to website

根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的2014年世界城市化展望,現在全球人口有54%居住在城市,至2050年先進國家86%的人口、開發中國家64%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中。這也讓我們再一次確認,城市已經是全球問題,很快也會成為影響人類生存的重要議題。在這個高科技通訊、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國家開始無法完全保障個人的幸福與安全。在近來的全球經濟危機之下,國家不僅無法保護個人,甚至使危機成了紛爭的根源或導致內部的權力鬥爭,進而威脅到國民的生活。由於個人的力量有限,彼此間的合作更是迫切。而這樣的合作最終所形成的組織,正是普遍存在的城市。

城市的真正價值,就如同伊塔羅卡爾維諾所說的「並不在於像紀念碑般偉大的建築物,而是街道的轉角、窗戶的窗櫺、階梯的欄杆、路燈的燈柱與燈桿,以及破碎粗糙的所有痕跡」。城市的真面目,就融入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風景中。會有這樣的言論,是因為城市是個以匿名為前提所形成的共同體。一群互相不認識的人相聚、分離的城市,是物理的空間,也是廣場、公園、街道與建築物之間的縫隙,以及數位虛擬空間的組織和構成,這些都影響著城市這個共同體是否能夠成功的本質。首爾城市雙年展所追求的價值,比起圖像更著重於敘事、比起美學更著重於倫理、比起完成與生產,更著重於建構一個重視人文與民主的架構。

為什麼是首爾城市雙年展?首爾是個有著1000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市,同時也是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託秀麗風景的福,2000年前首爾成了韓國的首都,位於歐亞大陸的邊陲地帶,是連接太平洋沿岸與海洋另一頭的地理要衝。上個世紀經歷了日本殖民的侵略和戰爭的殘酷,成為一片斷垣殘壁的首爾,如今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領導先驅。但同時也因為一昧地接受西方資本與文化,首爾失去了自己的主體性,被過度的現代化所包裝,成了千篇一律的現代城市。

但始終存在的自然與歷史,成了修復這座城市的原動力。城市就像一個生命體,首爾不斷地改變,找回自己潛在的主體性。韓國是個因國際紛爭導致的分裂國家,一旦統一(許多人認為統一即將到來),首爾將會面臨截然不同的局勢。

全球城市若持續膨脹,我們真的能獲得幸福嗎?過去在城市膨脹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環境破壞、社會不公、城市犯罪等問題,已經令我們難以對未來抱持樂觀的態度。因此我們想再次提問。為了持續健康的生活,什麼樣的城市才是最好的呢?城市的空間與組織、開發與再生、建築與技術、城市環境、城市經營與同盟,都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必須重新思考的重要城市議題。融合了歷史與傳統、經濟與文化、政治與理念等打造城市的所有元素,再一次探索自我全新面貌的城市,以前述的一切為基礎,我們在首爾展開最急迫的討論。

承孝相
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 營運委員長

首爾市建築雙年展介紹

Click to See Detaols

go to website

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首爾雙年展)是以建築和城市為媒介,將城市懸而未決的問題與未來性結合在一起並積極參與的國際盛事。首爾雙年展結合了社會學、地理學、經濟學等學問,以及文學、表演、電影等藝術範疇的領域,針對現代城市進行有深度的討論。此外,也藉著大眾、專家、藝術家與建築家、政策規劃者等跨領域人士活躍交流,討論出創新的設計與更好的政策提案。

主題 共享城市 Imminent Coomons
總監製 Pai Hyungmin, Alejandro Zaera Polo
活動日期 2017. 9. 1. ~ 11. 5.
主要會場 敦義門博物館村、東大門設計廣場(DDP)
現場節目 首爾歷史與產業現場—乙支路、世運商街、東大門等
主辦 首爾市、首爾設計財團

Pai Hyungmin、Alejandro Zaera Polo
2017 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共同監製

Pai Hyunmin 是一位建築師、評論家、策展人,同時也是首爾市立大學建築學系的教授。曾於麻省理工學院(MIT)取得建築歷史、理論批判等博士學位。他曾兩度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助學金資助,也曾在羅德島設計學院與華盛頓大學授課,也曾受聘為麻省理工學院與倫敦都會大學的教授。主要著作有《The Portfolio and the Diagram》、《感覺的剖面—承孝相的建築》、《韓國建築概念辭典》等。曾擔任兩次(2008, 2014)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策展人,也曾與作家身份參與本展覽(2012),2014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最高榮譽「金獅獎」。過去曾任亞洲文化殿堂合作監製、光州設計雙年展首席策展人(2010-11),目前身兼木川建築期刊委員長、未來首爾顧問小組、總統直屬亞洲文化中心城市組成委員等職位。

Alejandro Zaera Polo 是一位建築師,同時也是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學系的教授。他不斷透過建築統合理論與實務,完成了許多整合建築、程式設計與造景的計畫。結束在鹿特丹OMA的工作之後(1991-93),他在1993年設立了Foreign Office Architect、2011年設立AZPML等機構。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2012-13)、荷蘭鹿特丹貝拉罕建築學院院長 (2000-5),以及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建築學首席教授。2010年至2011年受邀至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研究所,擔任諾曼福斯特研究教授,也曾於哥倫比亞大學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客座評論家。1993年至1999年,主導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Diploma Unit。此外他也以現代建築理論家的身份,發表《El Croquis》、《Quaderns》、《A+U》、 《Arch+》、《Log》、《AD》及 《哈佛設計雜誌》等文章。 他曾於馬德里ETS取得學士學位,並於哈佛大學取得碩士學位。

城市分享

Click to See Detaols

go to website

Pai Hyungmin、Alejandro Zaera Polo

以首爾為舞台,聚焦全球城市文明的現在與未來。共同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為生活與生產而使用的能源和土地,該如何共享呢?在環境危機與社會的不平等之下,該如何跨越擁有與消費的藩籬,達到共有與生產的城市展望。

全球城市正站在一個重要的岔路口。我們能否帶領城市成為展望未來的健康城市?或者只能成為破壞環境與社會不公的殘酷現實?近代以來,城市文明由經濟、社會、技術革命主導,具有改變地球生態系統與氣候的可怕力量。但成為20世紀城市文明基礎的大量生產、大量僱用、大量消費體系正逐漸瓦解,自然與人工、公共與私有的區分界線如今也漸趨模糊。居住、商業、工業、交通等由人類依據單一機能規劃的城市機能分區制,或是傳統的建築、街道、地區空間等角色,都需要從根本再重新檢討。如果說城市是資源、技術與政治的複合體,那麼為了城市能永續發展,人類就必須放棄支配者這個虛幻的象徵。我們必須打造空氣與水、植物與機械、資訊與人類完整結合的共享秩序。
十種共享

2017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將以十種共享形式為基礎,探討能永續經營、維持社會正義的城市建築體系。打造共享城市並不是遙遠的事,而是臨近未來的挑戰。無論人們同不同意,城市都在從根本逐漸改變。我們準備了由不斷進化的科技、創新的管理、多元的溝通與城市空間交織,讓建築、設計、藝術、人文社會、工業等領域專家與市民一同交流的平台,展示共享城市的具體面貌。超越近代城市的理論,我們認為共享城市的資源與形式應該是這樣:
共有資源:共有什麼

空氣、水、能源、土地
共有方式:該如何共有

分享、製造、移動、連結、感知、再利用
共享城市的現場,首爾

首爾是全球共享城市的實驗場經歷2000年的漫長歷史,融合了生活與政治,且建築兼顧自然與生態的共有理論。面臨改變的現在,首爾依然是擁有共有的空間、精神與方法的大城市。2012年首爾放下開發主義政策,提出共享城市的展望,推動以社群為基礎的橫向管理、永續性、經濟民主化政策。首爾雙年展將與國內外的各大組織一起,以生產城市、糧食城市、智慧步行城市為主題,進行共享城市的現場實驗專案。雙年展的參與者不再只能消極地參觀,而是可以直接參與各種城市現場,親自連結每一個地點,將首爾打造成為共享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