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仁畫廊」是1975年在仁寺洞開業的畫廊,設在1924年成立於首爾通仁洞的通仁商店內。通仁商店的成立宗旨,是希望能將韓國的文化與藝術傳播給韓國人與外國人。
通仁畫廊不僅展示國內外優秀藝術家的畫作與工藝作品,同時也是專業的工藝、繪畫畫廊。
Arko美術館主要展出韓國現代藝術家作品,由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營運,是一間非營利公共美術館。1979年5月,其前身「韓國文藝振興院美術會館」正式開館。2005年,隨著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成立,正式改名為「Arko美術館」。
Arko美術館內有繪畫、雕塑、書法、工藝、攝影等美術作品展覽館,同時還有展出國內外文化藝術與各種文獻的資料館。
北亭村是首爾市西大門內的最後一座俗稱「月亮村」的貧民村落。
首爾的最後一座月亮村「北亭村」與青春街「大學路」相距僅20分鐘路程,呈大橢圓形的北亭村外圍有城郭,圍繞在城牆附近的月亮村還保有原先的樣貌。
原本以漢陽都城城牆為中心,內外部一定範圍內不得建造任何住房。再加上城墻是沿著內四山陵線築造的,這一地形特性導致建造房屋時會受到極大限制。然而日治時期與韓戰前後的城市化造成首爾人口急劇增加,衍生了住房嚴重不足的問題,人們開始沿著城郭外圍蓋起了房子。聚集到首爾的人們推平起伏的地面、蓋起一間間房屋的這一條條巷弄,就是北亭村。
建於1986年的鋼筋混凝土宗教建築,是韓國百大建築之一。同時展現建築之美與宗教建築風格,是代表韓國近現代建築文化史的建築之一。
佛光洞天主教堂「重新詮釋西方禮拜空間」而非單純模仿建造,建築本身保存狀態良好,在建築史上具有保護價值。
佛光打鐵鋪於1963年開業,遵循古法製作各種工具,目前已傳承至第二代經營,是打鐵鋪也是鐵器用品店。主要銷售農業工具、建築工具、生活用品。
時至今日,依然堅持傳統方式,將鐵塊入窯烤熱,再用錘子敲打成型,最後修剪完工。就連製作鐵器時也是使用開業當時的工具。耗時四五小時的敲打才完成一支小鐵錘,純手工製作比機器生產還要更精緻耐用。打鐵鋪立的所有產品都會印上商標「佛光」。
1960年代以路邊攤形式經營的舊書店,隨著清溪川覆蓋工程展開後,商人無處可去,只好聚集在平和市場一帶,就這樣自然而然形成了舊書店密集地區。東大門清溪川兩側是二手書店大量聚集的地方,不僅有各式各樣的書籍,還能找到已經絕版的舊書,享受挖寶與購書的樂趣。
1960~1970年代曾多達2,000多家的書店,如今只剩下30多家。然而不論古今,依然有許多愛書人士會到這條散發濃濃書香的清溪川舊書店尋寶。
韓戊淑文學館是小說家韓戊淑(1918~1993)自1953年至1993年居住40年的私宅,1993年韓戊淑逝世後,家屬將其改造成文學館並對外開放。來到這裡就能一窺小說家韓戊淑的創作結晶並感受其文學氣息。
該館具有遺產維護保護價值。
國技院是1972年11月竣工的跆拳道中央道場,不僅是世界跆拳道聯盟本部,也是跆拳道指導者研修院。領銜全球168國跆拳道協會的世界跆拳道聯盟本部也位於國技院。
國技院的宗旨是提高跆拳道的地位,樹立跆拳道文化,將韓國跆拳道的傳統精神與技術遠播全球。
松林手工鞋是一家已經傳承至第三代的手工鞋專賣店。
松林手工鞋是專門製作手工登山鞋的鞋墊。1988年為參加第24屆首爾國際奧林匹克大賽的射擊選手製作運動鞋後,開始進軍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各地市場。此外,松林手工鞋還會製作屬於身障人士的特殊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