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並培育代表首爾的藝術慶典,與市民共享藝術的社會價值
– 支援對象:首爾代表性藝術表演慶典14場、首爾知名公演藝術慶典20場
首爾南山國樂堂始於2007年,是為了宣揚傳統公演藝術與國樂的優秀價值而成立的國樂專門表演場地。
為呈現出代表韓國歷史傳統本質的傳統韓屋之美,將表演場地安排在一層樓的韓屋之地下一樓,建築本身與周邊自然環境相結合,帶來與其他表演場地截然不同的氛圍。
與地下一樓表演場地大廳相連的下沉花園(sunken garden)有類似景福宮交泰殿(君王的非居住空間)的階梯式庭園,雖然是位於地下的表演場地,但採光極佳且悠景優美。
300席規模的表演場地透過大量木材呈現出自然的設計感,前院有突出舞台結構,不僅能近距離與觀眾互動,無需音響設備也能欣賞到最原始的聲音,最適合用來演奏韓國的傳統音樂。
首爾南山國樂堂結合藝術性、外觀性與機能性,在2017年迎來十週年紀念,透過內部改裝及空間維護,成為適合各式各樣傳統表演的專門表演場地。不僅結合國樂與傳統文化元素,也成為身受市民與外國觀光客喜愛的景點。
首爾南山國樂堂結合韓國傳統與自然,是市區裡非常特別的空間,能同時感受南山谷韓屋村的氛圍並欣賞高水準傳統表演,度過一段悠閒的時光。
取昌德宮最具代表性的敦化門為名的「首爾敦化門國樂堂」是為恢復傳統文化地區——昌德宮一帶之價值而建,首爾市買下昌德宮對面加油站腹地,將其改造成國樂專用表演場地。
其中包含結合傳統韓屋與現代建築風格、讓觀眾透過自然音效欣賞國樂之美的室內表演場地140席,以及戶外表演場地「國樂之庭」,讓觀眾能與演奏者一同沈醉在美麗的音樂之中,欣賞美妙的韓國國樂。
透過內部規劃、製作之公演,及與民間公演藝術團體之合作,不斷宣揚韓國國樂之美。
首爾歷史博物館的成立旨在尋求短時間內快速成長為世界級大都市的過程中,逐漸消逝的首爾原貌。為此,以朝鮮漢陽定都600年紀念將該計畫具體化,並於2002年5月21日在慶熙宮址為其拉開帷幕。
截至2022年共有約26萬件文物,2012年開館10週年當時進行常設館改裝,不僅展出漢陽、京城到首爾特別市的600年歷史,也展示現代首爾人的日常片段。
正因有這樣的歷史沿革,博物館也持續舉辦具有首爾特色、並展現各種故事的特別企劃展。不僅提供各種教育課程與文化活動,基於首爾固有特徵的地方學術調查也成為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計畫之一。
首爾歷史博物館分為以不同角度解析首爾歷史的漢陽都城博物館、清溪川博物館、東大門歷史館∙運動場紀念館、白麟濟故居等分館。今後也將致力於成為具代表性的文化空間,繼續保存並展示首爾的歷史與文化,持續提升市民對首爾的理解與認識,讓更多國內外民眾有機會學習並體驗首爾這座城市。
首爾歷史博物館分館:12座分館 [慶熙宮、京橋莊、白麟濟故居、清溪川博物館、漢陽都城博物館、東大門歷史館、東大門運動場紀念館、敦義門歷史館、公平城市遺跡展示館、首爾生活史博物館、軍器寺遺跡展示室、迪爾庫沙]
展示首爾古代歷史與文化的時光機
首爾在678年百濟歷史中曾有493年被當作百濟首都,自成為古代百濟首都至今,是擁有超過2000年歷史的古都。
目前,首爾到處都有都有百濟漢城期的重要文物分佈,包含風納土城、夢村土城、石村洞古墳群等,已出土的文物超過數萬件。首爾市為系統性地保存並管理遺跡與文物,並展現首爾的悠久歷史,確立首爾的文化價值而成立了漢城百濟博物館。
透過線上博物館即可隨時隨地窺探2000年的首爾歷史,與市民朋友進行更緊密的溝通連結。
首爾市中心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空間,南山谷文化村
南山北邊山腳下的韓屋村隸屬於筆洞,那裡有條朝鮮時代的溪谷,不僅是夏天的避暑勝地,也是享受風流生活的地方。
首爾市將分散在市內的民俗文化遺產(五座韓屋)進行轉移與復原,並於1998年4月18日打造出南山谷文化村,讓這裡成為展示先祖生活樣貌的傳統文化藝術空間。
運用韓屋的空間價值,提供各式各樣的活動與課程,讓市民與觀光客體驗傳統文化。
同時將受損的南山谷自然環境復原為傳統庭園,種植南山天然植栽樹木並造溪讓水流過。
此外還復原蓮池與涼亭,呈現先祖悠閒自在的古時南山情調。
1994年,首爾迎來成為首都的定都600週年,當時將代表首爾與市民生活樣貌的600件文物裝在普信閣鐘造型的膠囊中,埋在傳統庭院的南邊。
首爾千年時光膠囊將於定都1000年之時,也就是2394年11月29日再度開啟。
漢陽都城是用來標示出朝鮮王朝都邑地「漢城府」的疆界,展現其權威並預防外部力量入侵而打造出來的。
太祖5年(1396),沿著白岳(北嶽山)·駱駝(駱山)·木覓(南山)·仁王內四山稜線建造後,歷經多次改建。
漢陽都城平均高度約5~8公尺,全長約18.6公里,是目前全世界都城當中,作為都城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1396~1910,514年)
漢陽都城有四大門與四小門。四大門分別為興仁之門、敦義門、崇禮門、肅靖門,四小門則為惠化門、昭義門、光熙門、彰義門。
其中敦義門與昭義門已不復存在。
為連接都城外的水路,興仁之門附近設置了五間水門與二間水門。
目前正在展出2013年~2014年挖掘出的城牆遺跡。
該遺跡被斷定為漢陽都城南山區間遺失的部分城牆。
展覽館所在的南山山腳位置,也是能呈現出漢陽都城悠久歷史的地方。
包含漢陽都城遺跡(1396)- 朝鮮神宮拜壇用地(1925)- 南山噴泉(1969)等在內的展館區域可一窺朝鮮時代建城歷史、日治時期的受難時代、解放後的城市化、近期挖掘與整備過程。
首爾特別市史蹟第257號,位於首爾特別市鐘路區雲泥洞的雲峴宮,是朝鮮第26代君王高宗即位前的私邸,也是興宣大院君的私邸,也是大院君進行最多政治活動的地方,是韓國近代史遺跡當中極具價值之地。
雲峴宮所有權之所以再次回歸大院君後代,是得益於1948年美軍政廳下的公文。
其後,大院君後代圍繞雲峴宮所有權展開法律攻防,同年9月21日,大院君5代孫(李清,1936~)確定獲得雲峴宮所有權。
後來,在1991年,雲峴宮的維護與管理出現了諸多困難,李清表示欲轉讓雲峴宮所有權,首爾市決定買下,並於1993年12月起進行維修工程,讓雲峴宮成為現在的樣貌。
韓文的「짓다」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動詞。可以同時當作「務農」「製衣」「蓋房」的動詞使用。人類生存時所需的食衣住行,都可以是「짓다」的賓語。此外,還可以當作「寫歌」的動詞。這些寫出來的歌,陪伴人們度過最真實的生活片段。
曾經被我們忘卻的民謠,描繪出人們的喜怒哀樂與世間萬事。
韓國第一座民謠博物館,首爾民謠博物館,在昌德宮敦化門對面正式開館。在「民謠之地」韓半島的139座城市、904個鄉郡與2萬多名市民進行訪談,找出全國各地的民謠,讓首爾民歌博物館成為一個適合所有市民到此放鬆、享受歌謠的好地方。
首爾民謠博物館從地下二樓到地上一樓,共三層樓高,佔地1,385平方公尺,除了常設展覽空間外,還有音樂欣賞室、影片觀賞室、企劃展覽室等各種
空間。
「音樂欣賞室」讓第一次接觸民謠的人們以及外國觀光客對民謠產生興趣,能感受韓屋獨特的氛圍,欣賞全國八道最具代表性的民謠。此外,還展出民謠相關書籍與文物等各式各樣的物品。
「常設展覽」以「聲活」為大方向,細分成「工作與民謠」「遊戲與民謠」「禮儀與安慰的民謠」「韓國民謠的傳承」等主題,介紹透過歌謠傳述自身故事的韓國人日常。各主題都加入了互動式影片、錯視動畫模型(幻影箱)等最新技術,幫助市民更輕易融入民謠之中。
「音樂欣賞室」的牆面上有一整面的大型投影布幕,透過最佳音響設備欣賞與美妙的四季結合為一的韓國民謠。未能在展覽空間展出的其他歌謠則可於地上一樓的「企劃展覽室」欣賞到。透過各種不同主題的企劃展,讓市民用不同於以往的視角欣賞韓國民謠。
透過以韓國民謠為主題的各種體驗與活動,拉近民謠與市民之間原本遙遠的距離。
2021年7月,於鐘路區安國洞開館的首爾工藝博物館,是首爾市將原豐文女高的五棟建築重新裝潢而成,是韓國第一座公立工藝博物館。
首爾工藝博物館除了工藝品外,還研究並分享與工藝有關的知識、紀錄、人物及環境,以成為充滿活力的平台為目標,致力於發揚工藝具備的技術性、實用性、藝術性與文化價值。
首爾工藝博物館收集包含古今各年代超過2萬件的工藝品與工藝相關記載,目前正在進行工藝歷史展覽、現代工藝展覽、地區工藝展覽、兒童工藝展覽、工藝資料庫、工藝圖書館、工藝資源管理系統、工藝作品設置計畫等各種展覽與活動、資料與系統的整備。
首爾工藝博物館所在地室世宗之子——永膺大君故居。同時也是純宗加禮時所建的安國洞別宮等王室宅邸,在王室加禮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
這裡也是為王室製作各種手工藝品的朝鮮工匠「京工匠」所在的中心地帶,附近有北村、仁寺洞、景福宮等,帶給市民更多元的文化體驗。
在如此具有象徵性意義的地方創造「工藝樞紐」,透過工藝這個媒介讓傳統與現代相連,讓首爾與世界相連,讓藝術與生活相連,期待未來首爾工藝博物館更精彩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