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男女老少,人人皆愛 「拌飯」
拌飯是把各類食材和飯、辣椒醬放在碗裡一起攪拌的大眾韓式料理,和烤肉、泡菜一同被稱為最能代表韓國的美食之一。韓國祖先固守不長期保管新年吃剩之食物的傳統,因此古時候很多人習慣在白米飯上放入很多種菜攪拌來吃。
- 把米飯、牛肉、蕨菜、黃瓜、豆芽、辣椒醬、雞蛋、芝麻油放在碗裡
- 根據個人口味加適量辣椒醬,不掩蓋各個食材之味道較為重要
郊遊最好的伴食「紫菜包飯」
紫菜包飯(海苔飯捲)是在用鹽和芝麻油調味的飯上,放入菠菜、醃黃蘿蔔、胡蘿蔔、雞蛋、火腿等食材後,再用稍微烤一下的紫菜包捲並切成一口大小而吃的食物。
- 紫菜包飯形狀多樣,除了最典型的條狀紫菜包飯之外,還有忠武紫菜包飯、三角海苔飯糰、迷你紫菜包飯、裸體紫菜包飯(用米飯包捲紫菜)等
- 不需配其他小菜,方便食用
- 不分男女老少,是郊遊野餐最好的餐點
- 廣藏市場麻藥紫菜包飯名揚海外,是最有名的紫菜包飯之一
一碗食鍋內營養多多「石鍋飯」
在石鍋內放入泡好的糯米、白米、栗子、紅棗絲、人參等食材後煮熟,加入適量調料攪拌而吃。石鍋飯的由來可追溯到朝鮮時期,宮廷人士至法住寺供僧時,將容易到手的食材放入石鍋後煮熟而吃,後來流傳到民間。
- 石鍋飯營養均衡完整,吃完後倒入熱水,便能喝到香噴噴的鍋巴湯
- 隨著做法多樣,石鍋飯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韓國人最愛吃的肉「五花肉」
五花肉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夾起的,因重疊三層,故又稱「三層肉」。五花肉為從去掉肋條的部分到腹部的肉,瘦肉和肥肉比例適中,美味可口。
- 肥肉品質愈好,味道愈香美。若烤太久,肉汁會流失,吃起來口感乾澀,沒有味道。快速烤熟才能吃到香嫩的肉質
- 若想少吃油,用水煮熟,將表面的脂肪去除後食用
- 和辣椒醬、黃豆醬、洋蔥、蒜頭、香菇、芝麻葉、蝦醬、酸泡菜一起吃,有助於提高蛋白質攝取量、分解脂肪,還有殺菌、脂肪氧化、去味等效果
外國人最喜歡吃的韓國料理「烤牛肉」
烤牛肉是韓國最普遍的韓牛料理,外國人最愛吃的韓國料理之一。高麗時代被稱為「雪夜覓炙」,意指在被雪覆蓋的夜晚吃的燒烤料理。朝鮮時代,改稱「宮廷烤牛片」、「王室料理」。
- 使調料滲入牛肉內部之後,再放入蔬菜
- 於烤盤下先點上火,倒入湯底,再把肉平放於烤盤內,煮熟後食用
韓國人最愛吃的宵夜「豬腳&菜包肉」
一提到韓國宵夜,離不開用豬肉做的「豬腳」和「菜包肉」。
- 把豬腳、水和調料放入鍋裡煮至滾沸,再燜一段時間後切片,配蝦醬或蔬菜食用,富含膠質,養顏美容和防老效果極佳
- 菜包肉是將豬肉切片後,和爽脆、微甜辣的泡菜一起,用白菜包著吃的食物,香嫩的豬肉搭配甜辣的泡菜,風味獨特
富有智慧和韓國固有風味的健康食品「泡菜」
泡菜不僅是韓國的文化,也是韓國料理的象徵。將用鹽醃漬的白菜和蘿蔔以辣椒粉、葱、蒜頭等材料攪拌後發酵的食物,以具有抗癌效果而著名。
- 泡菜不僅能預防動脈硬化和癌症,還能使皮膚光滑
- 有助於維持營養的均衡、刺激新陳代謝,還能預防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成人病以及由病毒而致的傳染病
- 泡菜的主要食材有蘿蔔、蒜頭、葱、薑、辣椒粉、鹽和魚蝦醬,為醃製好吃的泡菜,溫度要保持5℃
清脆爽口的小菜「黃瓜泡菜」
春夏兩季常吃的特色泡菜,清脆的黃瓜和爽口的湯極具特色。
- 選好沒有籽的黃瓜,用刀在表面稍微劃一下,再把餡料放入黃瓜裡
- 和其他泡菜相比,容易變酸,不宜做成湯,做黃瓜泡菜時應適量
- 為了使口感清淡爽口,最好不要放入魚蝦醬
- 餡料一般使用韭菜,宮廷則放入醃漬後切碎的黃瓜
白米飯的最佳搭檔「螃蟹醬」
螃蟹醬是用熬製後放涼的調味醬油醃製花蟹的韓國固有魚蝦醬。
三月至四月捕獲的花蟹最新鮮美味,醃螃蟹醬時最好使用肚臍圓圓的雌蟹。
- 雌蟹蟹肉滑嫩,腥味少,蟹黃豐滿,味道極佳
- 花蟹用刷子洗乾淨後,打開背蓋,為預防食物中毒並去除腥味,切除蟹鰓和蟹臍,為使調料滲入蟹肉內,剪掉蟹腳尾部
- 熬製後放涼的調味醬油反覆倒三次,可長期保管並食用
韓國最具代表性的保藏食品「魚蝦醬」
韓國三面環海,盛產海鮮,因此韓國人自古以來醃製魚蝦醬來吃。魚蝦醬是配飯吃的小菜,種類繁多。
- 選擇時令食材,放入罈子裡,再倒入鹽直到完全覆蓋食材後密封
- 蝦醬、小魚醬等主要用於醃製泡菜
- 爽辣的牡蠣醬、鹹香的螃蟹醬、甜辣的魷魚醬是韓國人最喜歡的佐餐佳餚
宴會佐餐必不可少「韓式炒冬粉」
韓式炒冬粉是將各種蔬菜和炒肉、冬粉一起拌炒的食物,宴會佐餐必不可少。先將蔬菜、香菇、肉、菠菜等灑上鹽後輕炒,用醬油、糖、芝麻油炒煮熟的冬粉,再把所有材料放入後拌炒。
- 一下子做大量的韓式炒冬粉時,若用水煮冬粉,過一段時間後會太爛,這時後不要用水煮,而將冬粉泡在熱水裡即可
- 輕炒各個食材時,會放很多油,因此和冬粉一起拌炒時不需加油
香辣可口的「辣炒豬肉」
辣炒豬肉是最典型的用辣椒醬炒的餐點,豬頸肉先劃上幾道,抹上充分放入薑汁的辣椒醬調料後再用火炒。
- 豬頸肉本身脂肪多,少加入芝麻油,若用大火炒,因受熱不均,調料會烤焦,但豬肉內部卻還沒熟,因此要控制好火力
- 炒的時後要打開蓋子,使豬肉和蔬菜的水分蒸發,否則水分會過多
韓國最具代表的路邊小吃「 辣炒年糕 」
辣炒年糕是韓國人最喜歡的路邊小吃。吃著辣炒年糕(將長條年糕切塊後,放入牛肉和各類蔬菜,用調料炒的食物)和煎餃(用平底鍋煎的餃子),再搭配熱呼呼的黑輪湯,是韓國女學生最愛吃的。
- 辣炒年糕是韓國最具代表的路邊小吃,而最近在韓食的全球化浪潮下,成為了與世界任何一道菜可相提並論的食物,營養豐富且美味可口,愈來愈被視為高級料理
韓式香腸「血腸」
血腸是辣炒年糕的最佳搭檔,也是具代表性的路邊小吃。將冬粉和豬血灌入豬腸內後隔水蒸熟的食物。
- 一般還會賣豬肝、豬肺等
- 除了一般的血腸之外,還有魷魚血腸,以及有地方特色的竝川血腸、北韓風味血腸等
冬天最佳路邊小吃「黑輪」
黑輪是粉碎成泥狀的魚肉加上鹽、糖、澱粉等調味料攪拌後,蒸、煎或炸熟的食物。黑輪串是冬天最受歡迎的路邊小吃,用蘿蔔和小魚乾熬湯後,把黑輪串放入即可。從湯裡取出來後食用時,一般沾醬油吃。
令人懷舊的小吃「鍋巴」
不如現在有這麼多點心、麵包和甜食的時候,民眾最喜歡吃的小吃之一就是鍋巴。以傳統方式煮飯時,大米吸收完水分,鍋底就幾乎不會有水分,黏在鍋底的飯就稱為鍋巴。
- 把水倒入黏在鍋底的飯就是「鍋巴飯」,剩下的水就是「鍋巴湯」
- 隨著喜歡鍋巴的人增多,還能在超市購買鍋巴,甚至還有在家裡自製鍋巴的機器
- 還能見到有鍋巴香味的餅乾和糖果
不傷身的零食「爆米餅」
不如現在有這麼多點心、麵包和甜食的時候,民眾最喜歡吃的小吃之一就是鍋巴。以傳統方式煮飯時,大米吸收完水分,鍋底就幾乎不會有水分,黏在鍋底的飯就稱為鍋巴。
- 1960~1970年代,市場裡處處可見很多拿著小型爆米餅機器做爆米餅的商人
- 打開機器蓋子時會發出「碰」的一聲,因此爆米餅的韓文叫「Bbung Tui Gi」
如線條般細細軟軟的點心「龍鬚糖」
龍鬚糖是一種很古老的點心,將穀類或馬鈴薯類等的澱粉轉化為麥芽糖後製作的甜食。仁寺洞有幾家有名的商店,麥芽糖內摻雜杏仁、花生和蜂蜜後拉成細線。
- 龍鬚糖為手工製作,將糖膠不停地繞成八字,逐漸拉出16384條的龍鬚糖
- 裡面還會包上堅果,美味可口,入口即化
冬天愛吃熱呼呼的「黑糖餅」
黑糖餅是把黑糖、肉桂粉、芝麻、花生粉包入麵糊後用油煎的韓國特色小吃。
- 用麵粉、糯米粉、黑芝麻、酵母做成的麵糊裡放入一匙黑糖餡料,將麵團搓成圓球狀後,放在鐵板上
- 用煎鏟壓扁,直到底部煎熟,翻面後再壓扁,直到表面出現褐色線條為止
幼時最愛的點心「壓模糖」
壓模糖是1970至1980年代,小朋友最喜歡吃的路邊小吃之一。壓模糖用砂糖和蘇打粉製作,到仁寺洞或新村現代百貨商店附近還會看到。
- 把砂糖放在勺子內,用火融化,糖完全溶解後放入少許蘇打粉,讓它稍為膨脹
- 倒在鐵板上後,用圓形鐵板壓扁
- 糖凝固之前,用模具壓出形狀
韓國傳統酒「馬格利酒」
馬格利酒被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世世代代相傳至今,一提到韓國傳統酒,很多人馬上會想到馬格利酒。
- 馬格利酒為韓國歷史最悠久的酒,顏色白濁如洗米水,酒精度低,為6∼7度
- 馬格利酒的做法,先加熱糯米、蕎麥米、大麥、麵粉後弄乾,再加酵母和水,並於一定溫度中發酵後釀製
- 甜、酸、苦、澀味道相配,口感清爽,農夫們喜歡在汗流浹背做完農事後,喝馬格利酒來解渴
幫助解渴的傳統冬季冷飲「甜米露」
甜米露(食醯)是熬煮麥芽粉,放入米飯後發酵而製的韓國傳統冷飲,味道甘甜,且生薑所帶來的清香令人涼爽。
- 甜米露含有可抗癌、有藥用功效的物質,在體內會發酵並分解食物,暴食後喝甜米露,有助於消化
- 甜米露比目前市售纖維飲料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
- 當身體冷時會提高體溫;身體熱時會降低體溫,有助於控制體溫
韓國傳統飲品「水正果」
水正果(柿餅汁或生薑肉桂茶)是加水熬煎生薑後,放入砂糖,冷卻,再放上柿餅、松子後飲用的飲品,甘甜的柿餅和稍辣的肉桂及生薑相協調,味道獨特。
- 「水正果」意指泡在水裡的餅乾,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釀製冰爽的甜米露和水正果
- 做法簡單,任何人都能做
- 若把生薑和肉桂放在一起煎煮,會互相降低香味,味道會變淡,因此最好是分開煮後合在一起
一年四季備受喜愛「雪濃湯」
雪濃湯,又稱先濃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湯類,用牛的頭骨、內臟、膝骨、腿骨熬煮而成。
- 雪濃湯一般的吃法是把飯泡在用牛肉熬煮的湯後吃。煮熟的牛肉會切成片,當客人點雪濃湯,就會把飯放入砂鍋內,倒入湯後把飯燙熱
- 放入麵條和切好的肉片,再倒熱騰騰的湯後端上桌,按照個人喜好加點鹽、胡椒粉、蔥花後調味,還要一起吃蘿蔔泡菜和白菜泡菜
便宜又營養豐富的大眾飲食「血腸湯飯」
農耕時期,本應藉由肉來補充身體不足的養分,但因為肉類不足,因此常熬一大碗血腸湯後跟家人一起享用。
- 血腸是韓國具代表性的傳統食品,用家畜的血來製作,有助於補充鐵質,可謂完全食品
- 一般的吃法是把血腸、豬頭肉、內臟洗淨後放入砂鍋內,倒入骨湯後,加點調味料而吃
- 再來用蝦醬或鹽按照個人需求調味,還會加調味醬料和胡椒粉,配點現做的韭菜泡菜會更加美味
天愈冷,嘴愈饞「馬鈴薯豬骨湯」
馬鈴薯豬骨湯的歷史可追溯到高句麗、百濟、新羅一決雌雄的三國時代,起源於以飼養豬而著名的現在的全羅道地區,後來傳播到全國各地。
- 馬鈴薯豬骨湯是把豬排骨、馬鈴薯、白菜幫、紫蘇籽、芝麻葉、葱、蒜放入鍋裡煮熟的湯,香濃的豬骨味道滲入馬鈴薯內,味道濃厚香醇
- 豬骨富含蛋白質、鈣質、維他命B1等營養素,有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對男生來說,是很好的壯陽食物;對女生來說,是低熱量飲食;這還有助於預防老化和骨質疏鬆症
用一碗湯來滋補身體「辣牛肉湯」
- 辣牛肉湯味道香辣,風味濃厚,一般不用配小菜,泡飯吃就可以
- 每個地區、每個家庭的做法或使用的食材稍有不同,首爾辣牛肉湯的做法是將牛排骨煮熟後順著紋路用手撕成肉絲,加葱後煮成湯
- 肉湯裡放入隨便幾個蔬菜或時令蔬菜後,加辣椒粉煮成辣湯,吃起來方便,又能補充養分,從一碗湯中可見祖先的智慧
韓國養生極品「蔘雞湯」
夏天天氣炎熱,食慾會下降,營養也會不足。蔘雞湯正是保護脾胃,幫助吸收消化,恢復元氣的高蛋白質食品。
- 外國人來韓國必吃的美食之一
- 把糯米、蒜、紅棗、人參放入洗淨的雞肚裡,加水後煮成湯
- 吃熱騰騰的蔘雞湯,會汗流浹背,看起來很熱,但嫩滑的雞肉和香醇的湯會讓身體內部感到清爽
必不可少的家常湯「泡菜湯」
泡菜湯一般用不想直接生吃的越冬泡菜、吃剩的泡菜或吃起來太酸的泡菜來做。泡菜湯的主要食材是蘿蔔泡菜或白菜泡菜,加黃豆醬和辣椒醬,味道會香濃;加入豬肉或排骨,就成為冬天的進補湯。
- 食材簡單,做法容易,是韓國的家常料理
- 一般會放入豬肉或鮪魚
- 用剛做的泡菜做不出美味可口的泡菜湯,要使用發酵一段時間、有酸味的泡菜
人氣很旺的家常菜「大醬湯」
大醬湯是韓國人愛吃的傳統食物。放入豆腐、蔬菜、海鮮類、肉類等各種食材後煮熟即可。不同季節使用的食材有所不同,夏天會加辣椒、秋天加香菇類、冬天加蕪菁葉等。
- 用容易煮沸,但不會煮乾且不易冷掉的砂鍋煮湯較好喝
- 調味好的大醬湯,大醬味道很重,因此放入小砂鍋內後在飯鍋上蒸,再用小火稍煮後端上桌食用會好吃
一碗就能滿足口腹之慾「炸醬麵」
炸醬麵是用油和甜麵醬炒蔬菜和豬肉後,倒在麵上攪拌而吃的麵食。在韓國可隨時隨地點一碗炸醬麵外帶,方便食用,因此很多人愛吃。
- 炸醬麵種類多樣,有乾炸醬麵、三鮮炸醬麵、四川炸醬麵、盤裝海鮮炸醬麵等
- 和醃黃蘿蔔和洋蔥一起吃會更好吃
- 炸醬麵自1960年代以來逐漸大眾化,成為民眾的家常菜
- 中國也有炸醬麵,但與韓式炸醬麵味道截然不同
麻、辣、鮮、香俱全的湯底「炒碼麵」
油炒海鮮或肉類和各種蔬菜,倒入湯底煮沸後,放入麵條的辣味湯麵,在韓國和炸醬麵一同,備受民眾喜愛的食物。
- 炒碼麵一般使用時令蔬菜
- 麵條一般是粗的小麥麵,常用食材有豬肉、泡水的海參、海螺、魷魚、蝦等海鮮類和洋蔥、胡蘿蔔、白菜、木耳等
- 目前常吃的韓式炒碼麵又紅又辣,而1970年代的炒碼麵則是清湯
酸甜可口的「糖醋肉」
先把豬肉適當切塊,灑上胡椒粉和薑醃製備用,取豬肉沾上澱粉和蛋白後油炸,將炸好的豬肉和用醋、醬油、糖、蔬菜、澱粉、水,有時還加上鳳梨、青椒煮成的醬汁均勻炒拌。
- 糖醋肉的由來可追溯到鴉片戰爭以後,當時入境的外國商人因不習慣用筷子,因此把豬肉切成丁狀,以便讓外國人用叉子食用
鹹辣可口的「乾烹雞」
將沾上麵粉或澱粉麵糊的雞肉放入油鍋裡炸熟,再放入用辣椒、糖、醬油等做成的醬料後均勻炒拌。在中華料理店,韓國人最愛吃的除了糖醋肉,還有乾烹雞,辣鹹適中,美味可口,男女老少都喜歡。
- 烹調方法跟中國相似,但食材稍不同,具有韓國特色的中華料理之一
- 油量較多,但用大火短時間內快炒,可最大限度降低營養素流失的程度
宮廷特色美食「宮廷炒年糕」
宮廷炒年糕是過去只有王子、公主和大王作為點心和配飯小菜而吃的宮廷料理,使用牛肉、年糕和蔬菜等食材,營養均衡又豐富。和我們常吃的辣炒年糕不同,宮廷炒年糕不用辣椒醬,而用醬油炒拌,故又稱「醬油炒年糕」。
- 味道和韓式炒冬粉相似,以年糕取代冬粉,可作為主食,因為不辣,適合小朋友食用
- 只要準備好年糕和所喜歡的蔬菜,就能烹調,做法不難,在家裡也能做出清淡可口的宮廷炒年糕
色彩鮮豔、擺盤精緻的「九折板」
盛裝的盤子華麗高雅,食物多采多樣,一盤九折板便能點綴餐桌。九折板的木製盤子外圍有八格,加上中間的一格,一共九格。
- 做小麥煎餅時舀一匙麵糊後,要攤成一張薄薄的煎餅,麵糊越稀越好
- 九折板中間放入小麥煎餅,擺放其他8種食材時,顏色相同的要面對面
- 吃九折板時,要給每一個人一個小碟子
- 把小麥煎餅平擺在自己的碟子上,再把八個材料放上去後包捲食用
一到下雨天,令人嘴饞的「海鮮煎餅」
濕熱的梅雨季節,韓國人喜歡吃海鮮煎餅。用雞蛋和麵粉做成,類似美式鬆餅。煎餅裡面還可以放各種材料,因此常被比喻為韓式披薩。
- 蛤肉和魷魚切成條狀,和蝦仁一同用熱水燙一下,把海鮮和麵糊放入碗裡均勻攪拌
- 將適量麵糊倒入平底鍋後攤平,把蔥和海鮮放上去後煎脆,根據個人喜好還可放雞蛋和辣椒
有幸福美滿之意的宴客菜「喜慶麵」
喜慶麵就是舉行宴會時吃的麵食,根據韓國習俗,當舉辦婚宴、慶生、六十大壽生日宴時,向客人送一碗喜慶麵,祈求所有人像長長的麵線長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 用熱水煮熟後,再用冷水沖,去除水分,這樣麵條才會Q彈滑嫩
- 麵條上面會放點胡瓜、黃瓜或泡菜,也會放入調味好的炒牛肉
- 把煮好的麵放入碗裡,倒入用小魚乾熬的湯底,放上配料,最後加點用醬油、蒜、葱、辣椒粉、芝麻油做成的調味醬汁